小留学生(尤其是单独留在国外,没有跟父母亲友同住的)将会受到异国文化怎样的影响?他们应该如何面对外国文化?这类问题比起他们水土不服或想家寂寞等有关身心适应的问题,似乎更值得引起我们的关注,因为后者只是短时间的困难,而前者带给他们的影响乃是一辈子的大事。
一般说来,一个人投入异国文化的复杂环境后,受其濡染以致同化的程度和速度与年龄成反比。年龄越小,对祖国文化的认识与体验越少,因而受外国文化影响的程度可能就越大。小留学生初抵异邦后,很容易遭到一连串的“文化震撼”。这时,如果没有父母亲友及时的帮助诱导,往往会在幼嫩的心灵里激起难以舒解的郁闷焦虑,以致于可能在经历一段彷徨摸索后,逐渐倾向于认同异国文化。
大留学生一般没有这种倾向。他们大都具有分析、评价异国文化的能力,并且对本国文化中某些优良传统有着执着的感情,所以不会轻易地被所在国文化所同化。第一代与第二代移民大都保留着浓厚的祖国情怀或家乡意识,自第三代第四代以后,这种情操意念愈来愈淡薄,其根本原因即在于此。
小留学生受异国文化严重的濡染,乃至最后被完全同化,是福是祸,须看从何种角度观察而定,不便一概而论。有人也许不在乎让子女变成“美国人”或“外国人”,认为长大后留在国外成家立业,尽早溶入当地文化反而大有可为。可是,另有人则深信小孩最好保留中国文化的自我,因为这种自我意识将帮助小孩找到立身处世的正确方向。这种想法,站在文化多元主义的立场来说,颇有可取之处。
既然他们身上流淌的是中国人的血,如能在异邦继续享受到中国文化的薰陶,则其文化生活自然会更加多样丰富些。
许多华侨很热心地在侨居地推动华语学校教育,最高的宗旨便是想让子女接受外国教育的同时,不致完全忘却自己的文化之根。维系这种文化根源意识的捷径就是学习祖国的语言。小留学生的汉语运用能力大都不足,如果长期得不到父母亲友的教导,也没有积极参与华语学校或其他有关祖国文化的活动,终将减弱或丧失其对本国语言文化的信心与兴趣。祖国文化历史悠久,内容博大精深,倘若有的小留学生自愿或被迫早早断绝这条文化洪流的哺育,不但伤害了父母的情感,对个人的损失也将难以估量。